2017年以來,全球經濟總體復蘇步伐加快,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的需求擴張。同時在商品價格回升、2016年同期低基數較低等因素的作用下,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。
但商務部不久前發布的報告明確指出,中國的消費品和投資品出口需求增長均缺乏有力支撐。2017年,盡管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有望略好于過去兩年,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、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。
在這種背景下,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則保持了較快增長,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。商務部的數據顯示,2016年,跨境電商試點區域進出口額達到1637億元,增長1倍以上。
過去十幾年間,外貿企業對于互聯網的應用不斷深入。1999年,阿里巴巴的成立讓外貿開始“觸網”,企業可以把信息發布上網,進行宣傳。2004年,敦煌網上線,在線交易得以實現。而后,各大跨境交易平臺都致力于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,將各類服務線上化。
于此同時,跨境出口電商開始模式分化。以阿里巴巴旗下“速賣通”為代表的B2C零售模式增長迅猛,敦煌網等平臺則堅持B2B模式。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,2016年中國進出口跨境電商(含零售及B2B)整體交易規模達到6.3萬億元人民幣,占同期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約26%。根據商務部的數據,2016年,B2B占跨境電商進出口的七成以上。
跨境出口B2B電商平臺敦煌網創始人、CEO王樹彤5月10日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,市場需求較弱等因素導致全球貿易呈碎片化趨勢,在這種背景下,一般貿易會逐漸向線上轉移,跨境出口電商B2B模式參與主體的規模、交易規模都將擴大。此外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等戰略的實施,更多新興和地區的產品可以通過B2B跨境電商進入到中國市場,平臺的進出口將打通。
財新記者:跨境出口電商現在發展到了什么階段,有怎樣的趨勢?
王樹彤:整體來看,外貿電商歷經了三個發展階段。個階段是在1998年到1999年,大家非常熟知的就是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。這個階段我們叫B2B 1.0,是非常典型的黃頁模式,企業可以在網上獲得信息,信息得以流動。
第二個階段商家不僅在網上獲得信息、打廣告,也可以直接交易。這個階段信息流、資金流和物流都可以在網上實現。提供信息服務實際上只走出了半步,真正完成交易才形成了服務閉環。這是以交易為核心的B2B 2.0時代。
第三個階段,我認為是從2013年、2014年開始的,我們稱之為“數字貿易”時代。個特點是,包括關務、檢務、退稅等復雜的貿易服務都在線上化。另一個特點是交易金額不斷擴大、交易主體升級,買家從過去的C類、小B升級為中B類,商戶即賣家轉變為小工廠、貿易公司乃至大型企業,也就是說通過電商做外貿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。以敦煌網為例,2016年,平均每個采購商的采購金額增長了370%。
財新記者:現在出口B2C的模式增長也很快。
王樹彤:C端消費者對于電子商務的接受和應用比很多B端商家成熟,所以B2C增長得很快。
我認為在跨境出口電商上,2C不是不可以做,但不是主流。因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,中國企業在與當地零售商的競爭中都不占優勢。中國企業最主要的優勢在制造端,品類豐富、價格有優勢,所以批發是最接近中國工廠的實際情況,能夠做數字貿易的方式。
直接從工廠到消費者、無限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,這是最理想的狀態,但還是太遠了。舉例來說,現在一個中山做燈具的工廠,如何去服務全球200多個的消費者?本地零售商理解當地的文化、消費習慣,才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務。
財新記者:4月份的外貿數據顯示,出口增速明顯回落,有觀點認為今年有可能會出現貿易逆差。中國企業要如何應對當前的外貿形勢?
王樹彤:在全球經濟下行、市場需求相對不那么強烈的背景下,國外采購商為了降低存貨風險,會采取相對高頻次、小訂單額的采購方式,這就使得全球貿易呈現碎片化趨勢,敦煌網平臺上60%的采購商每個月會下四次訂單。而貿易的平臺化也打破了地域限制,變革在快速演進。這些趨勢正緩慢地摧毀一些傳統的做法:比如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、廣交會的流量都在減少,中國大量專業市場面臨轉型。在新的貿易形勢下,一定要在全球價值鏈上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目前出口國還有大量的B端零售商沒有上線,渠道應當進一步下沉,觸及到這些零售商。而國內的供應商也不再僅僅是一些小規模的創業者,工廠和貿易公司或將成為主流。當然,規模大未必能贏,因為他們在對接新的發展模式上會比較慢。
再比如現在經常提的“品牌化”,其中有幾個動力在驅動。,今天買賣市場中,消費者掌握主動權。消費者擁有一部手機,可以隨時隨地轉移,選擇自己信任的品牌、商品。
第二是渠道。以前中國工廠根本別想品牌化,因為一般貿易出去,連(B端)客戶是誰都不知道。現在有進步,有了電商渠道,工廠知道客戶是誰了。那么步是要把訂單履約做好,也就是商品的品質、服務做好,這樣它才能獲得更多訂單、不斷滾動發展起來,之后才能夠談品牌。
先有品質和服務,再有品牌這是必然的,現在我們平臺上一些塔尖的企業已經可以做品牌了。在打品牌上,2B和2C沒有差別。這完全取決于出口企業如何去制定策略、談合作,有些供貨商要求貼上自己的品牌,而有一些沒這個要求。出口企業想做品牌,通過當地零售商去做營銷也完全可以。
財新記者: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落地會給外貿商家和平臺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機遇?
王樹彤:現在,俄羅斯、沙特、波蘭、以色列等是交易額比較靠前的幾個。中國特別有競爭力的品類,比如手機配件、消費電子、健康美容等在當地也很受歡迎。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,比如約旦進口婚紗很多,孟加拉進口的健康美容類占很大的比例。
今天開玩笑說,在七八年以前,我從歐洲人的眼睛里看到了復雜的神態。而在去年年底的時候,我看到,從來都是非常趾高氣揚的美國人眼中沒有光了,這是中國的機會。中國有機會在全球承擔更多責任,而且在電商這個領域中,中國的創新是全球領先的,所以更能夠在“一帶一路”的貿易上發揮作用。
因為領先,所以在規則、標準的制定上有優勢。WTO規則體系的制定過程中,中國是沒有話語權的,而在所謂的eWTO時代,中國可以把自己的標準和經驗復制到相關,把能力輸出去。比如我們在推APEC CBET(亞太跨境電商能力建設項目),開設課程培訓當地的中小企業,讓他們進入跨境電商行業,推動貿易流通。
當然,目前在這些做貿易還有很多難點。比如很多的基礎設施不夠,我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做培訓,當地人是劃著船過來的,只有比較有錢的人才能用到互聯網。還有東盟,他們在金融的服務上太薄弱了,前兩周泰國央行過來談,非常開放:他們自己做不了,就愿意用中國的平臺、支付,搭上中國的快車。
在觀念和貿易便利化上也有難點,所以我們去輸出培訓、去推動國與國之間跨境電商合作協議的落地。
財新記者:敦煌網今年的戰略之一是要打通跨境進口,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切入?如何落地?
王樹彤:敦煌網成立的前12年,我們最主要的是發揮中國在制造上品類豐富、價格低的優勢,讓產品走出去。而接下來可以在過去的經驗以及平臺搭建起的基礎設施上,讓全球中小企業的商品進入到中國來。
這個“迫切性”很明顯。以土耳其為例,我們跟土耳其企業談如何讓當地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,他們的眼睛是發亮的,還有文萊、西班牙都是這樣。我跟他們說:我可以幫你們落地、做線上營銷,開對接會、做服務,同時我們也需要你在你的自貿區幫中國企業做這些事情。中國要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打開國門,讓其他也分享中國這個巨大消費市場。
我們會從“一帶一路”、新興市場切入進口,因為相對來說,中國在這些市場更有話語權和領先優勢。
財新記者:但目前國內的需求主要是來自北美、歐洲的一些所謂消費升級的產品,這些新興市場的商品到中國有市場和競爭力嗎?
王樹彤:這是誤解。比如說智利的車厘子,和乒乓球一樣大的櫻桃賣到中國來可能要90塊錢,但是在智利就是10塊錢、土耳其的皮衣在中國要加價到五倍、西班牙的火腿中國人就吃不到。每個都有好東西。目前國內的跨境進口零售企業做得都還很淺,遠遠沒有到深入到供應鏈,這才剛剛開始。
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!
敏捷運籌,決勝千里,提供互聯網+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